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强化省属国有企业债务约束,持续深入打好防风化债主动仗,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闵行区对口帮扶绥江以来,倾注真心实意、投入真金白银,坚持绥江所需与闵行所能有机契合、当下帮与长远扶深度融合,精准聚焦绥江发展重点和民生短板,挖掘各自优势、创新合作模式,为绥江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援滇干部,绥江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张维告诉记者,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协会牵线,闵行探索东西部协作新的合作模式,助推产业发展。
跨千里帮扶,连山海为情。目前,绥江县电子商务协会分别在闵行区和嘉定区设立办事处,实现上海和绥江两地的产销一体,并计划在闵行区租用冷链仓储配套设施,建立昭通农特产品展示展销实体体验店,作为昭通到上海地区农特产品销售点的中转站,为云南、昭通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打基础。像穆度兵这样农民建卡户,仅云南永固发展有限公司竹笋所加工厂就吸纳144人稳定就业,平均每月收入4000元以上。在后厨,大厨正在精心烹饪当天的菜肴统筹:吕翼策划:唐龙泉飞 莫娟拍摄:谭光吉 聂孝美剪辑:谭光吉 雷明娟配音:杨洋
统筹:吕翼策划:唐龙泉飞 莫娟拍摄:谭光吉 聂孝美剪辑:谭光吉 雷明娟配音:杨洋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马豪什么都来不及想便踢倒大门,奋不顾身地冲进火场救人,最终3个孩子均获救。协调相关部门帮助施划70多个停车位,对外来车辆停车和租住户停车实行收费管理,收入解决门卫和卫生人员费用、公厕水电费等。
小区改造、整治后焕然一新,市(区)住建局联合社区等,再次召开群众会,商讨、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强化精细化和常态化管理。感谢党,感谢市住建局和其他单位的领导干部,不是他们,我们哪有这样的好环境。现在么比起以前是改变得太大了,说起位于昭通中心城市通江路的昭阳区水泥厂老旧家属区,头发花白的门卫笑容满面地说。市住建局自筹8万余元,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
小区里,醒目的卫生宣传标语提示着讲究卫生的重要性,亮光光的水泥坝子上,摩托、汽车规范地停在车位里,周围还设置了公共晒衣区,像绿伞一般的树木将小区衬托得生机盎然,树墩一样的休息桌凳错落有致,清洁的环境让人耳目一新,与原来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带队的市住建局副处级领导蔡刚感慨地说,我们作为网格单位,就要真正地为老百姓办点实事,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这样才有意义。
现在到处干干净净的,舒服多了。网格员每天到场巡查督促,常态化保洁。水泥厂家属区隶属昭阳区凤凰街道和平社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共有90余户居民。一下雨坝子就被水淹,稀成烂泥窖窖,稍不注意就要滑倒,小娃娃上幼儿园,都要爷爷奶奶背着走出去。
据介绍,水泥厂改制后,该小区长期没人管理,小区住户乱堆乱放杂物、乱搭乱建小房,乱倒垃圾、乱排污水,地下管道破损导致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小广告到处都是。市住建局巡查员指导业主委员会优化门卫工作,门卫由2位老职工担任,商定一位附带打扫院坝卫生与孩子一起学习博物馆所收藏的人类历史和文明宝藏,是每一次博物馆之行的真正意义,这种活动形式非常棒。迎着灯光,凝望影影绰绰的壁画。
走进昭通市博物馆展厅,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在历史的长卷中行走,亦可在历史的岁月中停留,五乳五鸟青铜镜、蜀郡铁锸、葡萄盖铜香炉、青铜羽人驮宝瓶朱雀等藏品异彩纷呈,特别是新修复的昭通水塘坝剑齿象骨架,更是折射出昭通悠久的历史和文明的曙光。博物馆活起来,要与百姓生活亲密接触。
建馆以来,该馆先后荣获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云南省可移动文物普查优秀集体等荣誉称号。结合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通过服务技能大练兵、大比拼等方式,打造了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服务队伍。
同时,昭通市博物馆在原有的《远古足音·悠久历史》《革命老区·红色记忆》《民国昭通·喋血抗战》《团结家园·民族风姿》《文光艺彩·人才辈出》5个固定展厅的基础上,新增《碧血千秋——滇军60军出滇抗战纪念特展》《走向世界的国际摄影大师——吴家林影像馆》展厅2个,联合省内外众多博物馆共同策划《中国民间配饰展》《中国的声音——聂耳与国歌》《红星照我去战斗》《碧血丹心——抗战与华侨》《一代督师袁崇焕生平事迹展》等各种临时展览23个,给观众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呈现。近年来,昭通市博物馆利用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重要节日,广泛开展文博六进(进机关、进社区、进部队、进学校、进企业、进 乡村)系列社教惠民活动,覆盖全市11个县(市、区)。位于昭通中心城市北部新区昭通大道中段的昭通市博物馆,是昭通重要文化地标和国家3A级景区,于2011年12月28日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馆区占地面积3722平方米,建筑面积13400平方米,展区面积6500平方米,其外观由一艘气势恢宏、乘风破浪的大船和一方古朴雅致的汉印组合而成,此乃承载历史、开拓进取之意。古朴雅致的昭通市博物馆。如何让这些丰富的历史遗存在博物馆里生动还原并完美呈现?近年来,昭通市博物馆以推进智慧景区建设为契机,借鉴国内博物馆先进的陈列布展经验,在传统的文物陈列及图片展示上辅以科技手段制作了场景复原、视频投影、动漫等现代展陈手段,不断丰富其存在形态,拓展其展示形式,让文物的存在形态更加立体、鲜活、动人,给观众呈现展示昭通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建馆以来,年接待预约团队300个以上,接待观众量逾1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观众超过4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定期开放服务 收获社会赞誉主题展览让人眼前一亮,文化活动令人目不暇接……昭通市博物馆之行,日益成为让人充满惊喜和收获的心灵之行,成为昭通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来,昭通市博物馆投资100余万元对博物馆外围环境进行绿化美化,配备游客服务中心和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改造母婴室、智慧停车场、智慧厕所,新建游客退换货中心等一批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服务环境。
孩子们非常喜欢博物馆,几乎每场活动都会参加,希望博物馆可以多举办类似活动。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文旅厅的关心支持下,该馆以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为己任,在文物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与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传承昭通历史、弘扬昭通文化、展示昭通形象的重要阵地,成为昭通对外宣传的文化名片。
近年来,昭通市博物馆深入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积极争取500余万元征集昭通水塘坝历年出土的各类化石标本151件,书画作品18幅,配合完成两具昭通水塘坝剑齿象骨架修复,新增地震预防性保护展柜6个,为281件馆藏珍贵文物定制无酸囊匣,启动馆藏金属文物修复工作,有效改善馆内藏品保管、展示环境。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昭通市博物馆借助众多的馆藏珍贵革命文物,引导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走进博物馆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活动,厚植广大党员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汇聚起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同时,引导文博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先后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研究性文章60余篇,编辑出版《昭通文物考古论文集》《昭通馆藏文物精品图录》《昭通市文化遗产项目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论文集》等图书。此外,依托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打造360°全景VR线上公众号、云上展厅,通过开展线上直播昭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缘聚中秋·共颂华夏等活动,不仅增添了实用性、互动性和趣味性,扩大了其影响力,满足市民足不出户也能逛博物馆的需求,还可以利用多平台,吸引更多网友的注意力,使宣传工作更有张力,宣传内容更易入脑入心,引发共鸣。丰富陈列展览 打造文化名片透过展柜,注视斑驳、古朴的文物。创新宣教手段 满足大众需求昭通市博物馆目前馆藏文物50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1件(套),二级文物10件(套),三级文物259件(套),一般文物300余件(套),另有藏品2000余件(套)。
在此基础上,结合馆藏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各类社会教育活动,反响良好,圈粉众多。经云南省文物鉴定站鉴定,馆藏珍贵文物由原来的199件增至279件。
如果说历史是一扇门,那么博物馆就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博物馆活起来,要变成红色课堂。
云上展厅不仅保证各个展馆还原度和体验感,还提供翔实的讲解,让文物活起来,让博物馆动起来,让历史文化更鲜活,更加真实有趣,走到公众面前,走进公众视野和心中,在打破空间界限的同时,方便观众实现自由浏览和访问,满足社会大众多层次文化需求。昭通市博物馆的社教活动体验满足了家长、孩子们的需求,家长们在留言中,表达了他们对博物馆工作人员精心策划每场活动的感激。
昭通市博物馆组织的社教活动很有意义,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不仅增长了见识,还让孩子感受到了快乐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这里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使到此栖息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共记录高等植物112科413属737种,脊椎动物5纲30目86科28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8种,云南省重点保护鸟类2种。来自大山包保护区管护局监测统计数据显示:数量已达2260只,较2021年的1926只增加了334只,再创历史最高纪录。10月底以来,位于昭通市的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迎来了大批候鸟,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黑颈鹤。
截至11月27日8时,来昭通大山包越冬的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数量达到2260只,创历史最高纪录。昭通日报记者:张永刚 通讯员 吴太平 李洋文/图校对:彭晓雨。
据了解,大山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现有的64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平均海拔3100多米,是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绿翅鸭、普通秋沙鸭、绿头鸭、凤头䴙鹈等近万只候鸟的重要越冬地和中转站据了解,大山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现有的64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平均海拔3100多米,是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绿翅鸭、普通秋沙鸭、绿头鸭、凤头䴙鹈等近万只候鸟的重要越冬地和中转站。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这里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使到此栖息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共记录高等植物112科413属737种,脊椎动物5纲30目86科28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8种,云南省重点保护鸟类2种。来自大山包保护区管护局监测统计数据显示:数量已达2260只,较2021年的1926只增加了334只,再创历史最高纪录。